资讯中心NEWS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K体育app里”

2024-11-29 17:32:3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们是第一次参赛,赛前非常忐忑,因为团队一直专注于理论研究,这是首次将理论付诸实践。”

  11月22至23日,2024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悟空号参赛代表、博士研究生仇晓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已经挑灯夜战好几宿,K体育下载希望能在比赛中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本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本届比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设置了“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和“复杂交通环境算法挑战赛”两项赛事,共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K体育下载企业的76支参赛队。

  经过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在“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中,西安交通大学先锋号获得一等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悟空号和北京理工大学精工智能获得二等奖。

  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未来要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目标,还有许多挑战性的问题亟待解决,K体育下载需要产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在产教学研融合下深度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今年的比赛我们针对当前全自动驾驶技术所面临的痛点问题设置了相关考点,比如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没有详细的地图信息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该如何完成全程的接送乘客任务?”郑南宁说。

  谈及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郑南宁举了一个例子,“最后一公里”可以是把乘客送到其所居住小区的地下车库,这需要自动驾驶车辆自行判断和决策,并完成接送乘客的任务。

  这也是“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瞄准解决的痛点问题。“真实交通环境挑战赛”模拟了自然交通场景中恶劣天气、意外抛物、非合作目标、道路施工等极端情况,以考察智能车的人机自然交互能力和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并模拟“最后一公里”内自动驾驶汽车从公开道路进入未建图封闭住宅或商业区停车场的常见生活案例。

  郑南宁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赛题设置,鼓励参赛团队利用大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大模型、通用智能体等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局限,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无缝自动驾驶服务。”

  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发展为自动驾驶带来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和自动驾驶系统有机融合起来?

  郑南宁表示:“我们在这届挑战赛中验证了在全自动驾驶的环境下,人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自然交互。比如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到某一个路口接送一位穿红衣服的乘客,需要车辆先理解场景,然后把车停在乘客的身边,要顺利完成并不容易。

  “赛题设置有一些难点,比如通过大模型识别进行泊车接客任务,前车坠物等。”仇晓赟称,为此团队设计了用相机和激光雷达结合的解决方案,给车周身装载补盲雷达,可以更好地识别较小地障碍物,克服难点。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人才,带动了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郑南宁说。

  参加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时候,陈龙还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如今他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所研究员,并带领团队创办了中科慧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慧拓),致力于矿山无人化和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

  “我们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大多参加过这项赛事。”陈龙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一台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我们现在已经不叫它车,而是改叫机器人了,因为它已经没有驾驶舱,从初始设计到生产制造,都是完全面向无人化、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并且搭载了新能源。”

  “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做到安全、绿色、高效、低碳,我们研发的这套运载平台基本可以实现上述要求。”陈龙认为,参加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不仅磨练了团队技术和工程能力,还让中科慧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

  “从第一届比赛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虚拟测试和实际测试并重,希望以此让无人车具备应付各种场景的深度智能,现在跟大模型、具身智能相结合,促进无人机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赛总裁判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王飞跃告诉《中国科学报》。

  据了解,本届赛事设置的“复杂交通环境算法挑战赛”就面向产业设置了赛题,具体包括车联网和低空经济场景信道大尺度衰落预测、车联网和低空经济场景高效波束预测方案设计、车联网和低空经济场景协同定位追踪、自动驾驶场景交通事故风险预测、需求驱动的自主代客泊车智能决策等赛题,来自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等4支参赛队分别获得不同算法赛题的第一名。

  “这项赛事正在推动一项基础科学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王飞跃介绍,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可以追溯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8年设立的“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创办于2009年,旨在通过真实环境中的比赛,交流和验证我国视听觉认知信息处理及无人驾驶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物理可实现系统的有机结合,产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具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从2009年在西开帷幕,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已经举办了14届,从陕西西安、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赤峰到2013年移师常熟,常熟成为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举办的长期的地点。

  “大多数人很难从字面来理解什么是‘认知计算’,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以无人车作为展示平台,不仅历练了技术,还推动了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源头创新,还有望造福百姓。”王飞跃说。

  “从人比车走得快到人比车跑得快,再到车比人快,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见证了无人车的发展和变化。”王飞跃表示,挑战赛促进了我国无人车从简单封闭道路,逐步走进真实、开放、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使得无人车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参与者的意图、行为进行交互并预测,形成自主可靠且安全的行驶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SSCI实证经济学领域高品质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搜索